細說文憑試體育 - Ch5 訓練方法
細說文憑試體育 - Ch5 訓練方法
這一篇跟大家探討一下比較有趣的「訓練方法」單元。修讀「訓練方法」,有點像習練內功心法一般,只要內力有成,便能駕馭各式各樣的外家功夫,所謂「一理通,百理明」,正是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;不過,這一個單元是侷限於「運動與訓練的生理學基礎」(全名正是如此)這個範圍之內,筆者總認為有點美中不足,因此,多年來在教導這一個單元時,總是忍不住要加油添醋、天南地北,務使同學加深印象,靈活變通。
這一個單元,只有四個部份,分別如下: .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 .訓練概念與原理 .訓練法 .訓練和停止訓練後的效應
首、尾兩個部份,基本上是一些枝節,若對「人體」那個單元熟悉的話,可以很快便能掌握。筆者通常會在中五的第一個學期教授這一單元,過程中總會不住的提醒同學,重溫關於「人體」的基本知識;否則,遇上一些相關的訓練概念時,很容易便會混淆,最後便不能掌握有關的訓練原理了。
關於訓練概念與原理的部份,同學要掌握的,不外乎以下幾項: .有氧訓練與無氧訓練的分別 .訓練的原理(SPORT) .訓練時的主要考慮因素(FITT) .針對不同受訓者的訓練計劃設計 .運動訓練的階段化
【圖一至圖四】扼要地將有關要點列出 。
訓練計劃的設計,是應用所有的訓練概念及原理的成果,筆者建議同學就不同項目及對象,擬定短期及長期的計劃,然後諮詢科任老師的意見,以求得到準確的回饋。
關於訓練法的部份,課程只包括阻力訓練、循環訓練、持續訓練、間歇訓練及法特萊克訓練等五項,實則在坊間流行的訓練法,可謂五花八門,卻又可跟課程內容有所相關,例如Tabata訓練,可以說是間歇訓練及循環訓練的混合、核心肌群訓練,亦可以說是阻力訓練。
要把握訓練法的精粹,最重要的地方,就是深入地瞭解不同的訓練法的目標,不外乎就是針對不同的能量系統與體適能,以及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及要求,同學若能夠以自己本所喜愛的運動項目作為貫穿不同訓練法的主題,自當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下一篇,跟同學探討「動作分析」
✍🏻筆者:
傅玉麟老師
PE Education資深導師
30多年中學體育科任教經驗
——————
#PE有話兒 🗣️系列中,我們將有不同的體育人分享他們在體育路上獨特的故事和觀點,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,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體育的力量和價值,一起探索體育的魅力!